1. 女儿游泳课上的发现:印度爸爸的小动作 每个周六的上午,我都有一项例行工作:带着女儿 Molly 去上游泳课。新西兰是个四面环海的国家,游泳也是一项非常基本的技能,特别是在这里出生的小孩,4-5 岁不但已经会游泳,还有很多已经去上冲浪课了。所以,给孩子上游泳课,越早越好。Molly 是从 6-7 个月时开始上游泳课的。 在新西兰上游泳课不像国内有的地方,家长交钱,然后把孩子扔给老师就行。在这里上游泳课得家长亲自带着,在游泳池里跟着老师进行各种动作。可能是因为需要一定的体力,也可能是因为周末的时间妈妈们难得放松一下,带孩子来上游泳课的,大多都是爸爸。平时我不太有机会近距离体验其他中国人之外的爸爸如何与子女互动的方式,Molly 的游泳课包括我大约有 5、6 个爸爸会来参加,于是对于我来说,上游泳课也成了一个观察和学习其他国家的父母如何与孩子互动的好机会。 我们的课上,有一个印度爸爸,两个白人爸爸,一个韩国妈妈,两个中国爸爸,还有一个毛利爸爸。毛利爸爸长得和迪斯尼动画片《海洋奇缘》里的半神人毛伊超像,巨壮,也是一身的纹身。孩子作出一个新动作他就爽朗地哈哈大笑,还经常把孩子扔到空中又落回水里。他是游泳池里最爱笑的一个爸爸。 两个白人爸爸性格不像毛利爸爸那样奔放,但也非常轻松,也就是:孩子做啥他们都 OK。完成动作 ok,不完成也没啥关系。基本都在夸 “鹅眉嗞嘤” 啊,“awesome” 啊之类。 两个中国爸爸(我是其中一个)的表情就没有前面那几个爸爸那么随意且快乐了。我们经常不自觉地锁紧眉头睁大双眼,生怕错过了老师的指示和示范。孩子做出动作后,我们也总是左看右看和其他人的动作是否统一。 至于韩国爸爸,就像上面说的,他根本就不下水!偶尔来了也是在游泳池边看看,难为了那个瘦小的韩国妈妈,在一堆大汉中操练着孩子,折腾得满头大……哦,游泳池里应该没有流汗。 最有意思,也最值得学习的,是那个印度父亲。他专心带着孩子练习,如果孩子没有做到位,他还经常抬起脚踢两下水做示范。同时,他又非常投入地参与这个过程,孩子每完成一项动作,他也会发自内心地微笑和鼓励。可以说他中和了毛利爸爸的快乐、白人爸爸的放松,以及中国爸爸的认真。他的方式是如此地自然,以致有时我带 Molly 上课前,我都会提醒自己,多观察一下这位印度爸爸,多向他学习下如何教育孩子。 但在多次观察之后,我忽然发现了印度爸爸的一个不容易被注意到的细节动作,这个小小的行为,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个很长时间没有答案的问题。 那个问题是:为什么印度人要比中国人,在西方更容易找到工作?为什么在国外特别是美国的职场上,印度管理者要远多于中国人? 2. 硅谷职场:印度人完胜华人 中国和印度虽然教育方式和文化背景差别巨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父母在选择送孩子出国学习时,都会优先考虑美国,而且大多会选择理工科和计算机领域。因此在美国硅谷,印度人,算是中国人在职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 在硅谷,华裔总人口占到 28%,在技术岗位的华裔数量也许和印度人旗鼓相当,但管理阶层的华裔人数与印度裔相比就不是同一个数量级了。位于硅谷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综合调查表明,截止 2012 年,印度裔人才领导的公司占到了 33.2%。在美国硅谷的总人口中,而印度裔仅占 6%,但是创办的公司占到了硅谷所有公司的 15%。硅谷的数万家科技公司中,印度裔中高管比比皆是,而华裔高管非常罕见,中管也不多见。美国高科技领域的职场常态是 “CEO——白人,中高管——印度人,一线工程师——中国人 + 印度人”。近几年,当世界最顶尖的两大科技公司谷歌和微软,都由印度 CEO 掌舵后,很多中国家长才忽然发现:原来我们把孩子送出国读书,他们不但要和印度人抢工作,抢到工作后他们的老板也是印度人啊! 微软 CEO 萨蒂亚﹒纳德拉,1967 年出生于印度海德拉巴,2016 年 2 月被任命为微软新任 CEO。 谷歌 CEO 桑达·皮恰 这不仅是我们的感觉,就连西方人也意识到了这样的趋势。在《华尔街日报》网站,就有一篇名为 “Ho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