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狗熊写的中、英文短贴里,值得再次回顾与分享的内容,都列到了这里。这是一份我的每周零散心得与学习收获的汇总列表,只要五分钟,就可以获得我一周的收获。请于博客 http://blog.beartalking.com 查看完整内容 神剧 没有什么影视剧是神剧,不管它多么烧脑、感人或是折射现实。神不神在于你自己。神剧的标准往往是你能否借那个故事体验一个能够自洽的世界。 2019年的阅读 2019年一共读了35本书,两本中文,33本英文。2019年还有两周,可能还可以增加一到两本英文书。 之前几年都是每年40本以上,但基本都是中文书,偶尔一两本英文书,阅读速度只是中文的1/3,所以今年30多本英文书的阅读量,还是挺满意的。 方法的话基本是用我去年总结的高效阅读框架,细节上针对英文书的目标及自己的时间与场景做了些优化,实践证明这套高效阅读方法很管用。不过如果是英语初级程度的朋友,最好先把词汇量积累到6000以上至少,阅读过程才会比较流畅,也容易坚持。 在想如果推出一个“英文非虚构类高效阅读”的教程,不知道有没有响应者😊 一己之力 在现代企业不要太相信个人的力量,一定是先团队强,再到个人。 当然个人的力量不能小看。一己之力改变一个行业的人也有。 最有代表性的就两个人:刘慈欣和郭美美。 幽默 跟同事学幽默: 你今天入职一年了啊?我还以为你只来了3个月呢。 嗯,我只做了3个月的工作吧…… 李子柒的火爆 很多人谈论李子柒的火爆,都是从内容制作,主题等角度,我还没有看到有人从下面这个角度进行评论: 旅程。(quest) 很多人的留言说,李子柒的视频很治愈,因为不只是做菜或是乡村风光,而是从头开始。比如做酱油,会从豆子开始,做桌椅,会从砍竹子开始。同样的,在YouTube上非常火的primitive technology,也是手工造物视频,一个小哥默默地用泥巴和树枝之类的东西做房子烧砖,9百万订阅观众。 这类视频,都是带你进入一段旅程,而且会从旅程的一开始就带你进入。人是故事养育的生物,对于过程中的事物,没有太大的抵抗力。只要有人在做什么,人类有着天然围观的好奇,这是几万年的进化也没有抹去的习性。而当最终的过程有一个结果,那会极大地舒缓参与者的情绪,会有天然的愉悦感。这也是我们生存下去的一种策略:将世界简化,因为真实的世界是复杂到不太会有明确的结果的。 这种“治愈”,就是满足人内心深处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要比看感官刺激的内容分泌肾上腺素高级一些。 远程工作 一早起来奥克兰狂风暴雨,就在家办公(Work From Home)。这算是我目前工作的一个福利:每周可以有一天时间远程工作。 开会或是临时需要语音沟通时,我们用BlueJeans(一个类似于Zoom的企业视频会议工具),可以分享桌面。如果要询问文件或是其他沟通,就在Slack上进行。自己的工作update,在Jira或是Confluence上更新并at团队成员,都会收到邮件提醒。每天的工作也都在Agile Board上可见并且有standup会议沟通,我和老板的日历也可以互看,不存在目前工作不可见的情况。 对于Design team,甚至还可以在线实时Design workshop,用Miro和BlueJeans就可以完成。画图/投票都可以团队协作搞定。 我目前的公司可能是因为有新西兰/英/美/欧等不同的办公室,企业文化里本身就支持WFH(Work from home),就连邀请别人开会时,默认习惯都会贴上一个视频会议的链接。 我的习惯是在每周三-周五选一天会议日程不多的工作日在家办公。把一些需要集中精力做设计或是写文档的工作放到这一天做。 省了上下班的至少1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而且可以明显提高专注型工作事项的效率。算是通往数字游民式工作方式的一大步。 你呢?公司有WFH的支持吗?如果目前没有,可不可能和你老板聊一聊,尝试每周或每两周有一天在家办公? 内向型华人混洋人派对 内向型华人混洋人派对技巧: 多和同事家属聊。和同事一般太熟或是不太容易聊到好玩的事,和他们家属就很容易展开话题,而且可能会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刚刚和一位同事的老公聊了半小时关于葬礼的话题,wow!- 他是一位葬礼策划师(funeral director) 别吃太多……这是我对自己说的……因为内向的不自在导致大量吃东西(显得有事可做),本周减肥计划彻底泡汤ed…… 玩笑听不懂怎么办?……我也不知道。问吧。 准备几个常规问题,避免尬聊。 准备几个退出的表达,不过别编,想要回家就说要回家。 可以跑去厕所或其他小空间进行“内向型人格回血”,但别在厕所里刷手机太久! 2019 in numbers Review o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