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前,我和熊妈带 Molly 去家附近的农场(农家乐)玩,和鸡猪鸭兔牛羊马草泥马零距离接触。在农场游玩的第一站,就是一群小朋友坐在木阶上,志愿者小姐姐们会给小朋友们每人一块毯子垫在膝盖上,然后再把农场的小动物交给他们抚摸玩耍,零距离接触。 给小朋友们玩的动物们,有小兔、龙猫、小鸡、小小鸭豚鼠等农场里常见的动物,但我觉得最亮眼最“另类”的小动物,是一只:田鼠! 虽然有点模糊,但依稀还是可以看清是一只“正宗”的田鼠! 是的,就在我旁边的小姑娘,就捧着一只白色长尾巴,混身乌黑的田鼠玩得很开心。狗熊我还好,熊妈在一旁看得一身鸡皮疙瘩:她最怕的就是老鼠! 回看这个视频时,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好像我们童年时的绘本和童书里,很少出现那些真正野生的动物啊? 你也想想自己小时候读过的童书和故事里,最常出现的动物是什么?基本就是十二生肖里那几个作为家畜的动物,猪、牛、羊、鸡、狗、鸭等等。偶尔还有猫啊熊啊老虎啊狐狸啊,差不多就是这些。野生动物很少出现,即使有,也基本都止于哺乳动物和鸟类,昆虫很少出现,爬行动物几乎不存在。 十二生肖,中国人最熟悉的动物形象 “你好哇小鳄鱼,我是一条可爱的小蛇,我们来做朋友吧?” 你的童年故事记忆里,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印象吧? 但我发现,西方的童书,不是这样! 我和熊妈每一两周,都要从图书馆借回一大堆童书绘本,给 Molly 讲故事,我们借的童书都是色彩鲜艳,以硬度较高的纸张制作,比较适合 0-3 岁阶段的小朋友们阅读。我隐约的印象里,很多有动物出现的故事书里,都会有一些 “非主流” 的动物,比如上面提到的,在中国的童书几乎无法见到的鳄鱼。我记得有两本童书,鳄鱼一家直接就是主角!(可惜我没有相应的照片) 为了验证我的这个感觉,我马上翻出 Molly 现在在读的童书,大概有 5、6 本是关于动物主题的,打开一看,果然! 第一本: Chico Plays Hide and Seek,这是一本为小猴子为主角的互动书,第二页的角色就是蟒蛇!下一页就是鳄鱼(而且都是好朋友的正面角色)!我在想这猴子胆子也真大啊,专找那些喜欢吃猴子的狠角色们交朋友…… 再打开一本关于读书很有趣的主题童书,也出现了鳄鱼,然后还出现了蝙蝠。 第三本关于一只小熊乘坐红色雨伞冒险的故事,也出现了鳄鱼!不过,这一次鳄鱼总算是以我们中国人常见的反面角色出现了…… 针对更小的朋友的书会不会 “正常” 一些?也没有!这本关于彩色大象交朋友的书,出现了一位 “新朋友”:蟒蛇!而且大象还在夸蟒蛇:你好啊蟒蛇,你比任何动物都要长! …… 所以,这是什么情况?西方人很喜欢鳄鱼和蟒蛇?似乎也并没有啊…… 然后狗熊找到一张上个世纪的老照片,美国加洲,一个小女孩骑着鳄鱼玩……好吧,可能他们真的喜欢鳄鱼…… 狗熊我想,西方的童书和动画里经常出现“非主流”的动物,可能有两个原因: 1. 西方童书作者有意识地强调动物与环境的多样性 小朋友喜欢可爱的动物,其实更多是由于成年人,特别是父母的影响。就像前面说的,偏实用主义的中国人,通常给小朋友介绍的动物,要么是可以吃的,要么是能干活儿的(猫:我是天下人的主人,要干什么活儿?中国人:去,抓老鼠去!)但现在的小孩生活已经离自然很远,如果在读物里还见不到其他一些不常见的动物,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会不会变得很狭窄,很片面? 实际上西方人也有这样的忧虑:美国很多所高校的学者进行了一项调查,他们搜集了 1938 年至 2008 年的 296 本获奖的童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环境占了童书中环境的 55%,而自然的环境仅占 25%。学者们也非常担心,在这样既缺乏自然环境的切身体验,又缺乏对于自然认知的教育中长大,孩子们不但会离自然很远,甚至会觉得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而其他动物只是陪伴者。或者,像部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一样,其他动物只是食物,或者是帮我们做事的实用劳动力。 Researchers from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