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的一个周末,阳光明媚,天气虽然很凉,但还很适合出门逛逛。我们全家一起出门,去离家不太远的一个新区海边溜跶,顺便看了看一处预约的房子,然后我就郁闷了…… 什么情况呢? 我们预约去看的房子,不是在新西兰最常见的 house (独栋)或是 Unit(联排),而是一套 Apartment(公寓),通常,公寓都是在市内居住的选择,但我们前往看房的 Hobsonville,是奥克兰的新区,类似国内上海的浦东新区,或是北京的望京,规划前景不错,学校的教育资源评分也非常高,因为如此,这个区的房价不便宜,也就是所谓的 “学区房”。 我们看的公寓,是一个标准的三口(最多四口)之家能住的两房,楼下客厅饭厅厨房就是一个整间,楼上两间卧室,加上小阳台,没啦。整体空间感觉 60-70 平方米的样子,比起常见的 house 面积要小不少,目前价格是 67 万纽币,大约合人民币 330 万元左右。同样的价格,在普通的区域(比如我们现在住的西区)应该能买一个 house,但在这个区域只能买一个 6、70 平米的公寓,这就是学区房的价格。如果是你,也有一个小孩之后需要考虑读书,你愿意多花钱为孩子购买一套学区房吗? 这套公寓的主人也是一对青年夫妇,应该是考虑想换套大一些的房子吧。 这就是我在想的问题,因为没有想出答案,所以我郁闷了。 你可能会说,不是说国外都是一样的教育吗?怎么也会有学区房啊? 2. 我之前在国内时,觉得西方是小孩的天堂,学校教育都很棒,小孩没啥压力,也没啥竞争。后来发现是自己想得太天真了。国外的公立教育的确让小孩没啥压力,成天玩,但压力就被转移到了父母身上:这一天到晚只是玩,小学程度了连加法都不教,怎么面对之后社会上的竞争啊?要么就花不菲的费用上私立学校,要么就选择评分和口碑都好的公立学校。大家都想孩子上好学校,但资源有限,而公立学校是根据区域选择的,于是就有了国内的朋友一定不陌生的 “学区房” 概念。到了新西兰我才知道,这里也有学区房!其实,全世界都有学区房啊。美国加州为什么物价房价那么贵,好学校多就是个重要的因素! 奥克兰的杂志 Metro 每年都会做一期 “奥克兰最佳学校” 系列文章,会将学校排名列出,这也会成为很多家长(特别是华人家长)择校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新西兰,对学校有一个评分机制:Decile 评分。这个评分与学校的教育质量无关,仅是教育部对学校所在社区经济情况的评分,分数越高代表该学校所处社区越富裕,而教育部分配给该学校的资金补助则越少。也就是说,Decile 分越高,说明学校的有钱家长越多。这个指标也就成为卖房中介最为强调的购房因素。简单说,按这个标准,好学校 = 富爸爸多的学校! 这期 Metro 杂志的主题就是“奥克兰最好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排名,父母们当然会非常在意。 Decile 这个“社区富裕”指标有没有用且不讨论,但新西兰的奥克兰,或者说世界上大多数城市,一定有学区房。一条街的两边房子,因为不同的学区,价格可能差了十几万。奥克兰最顶级的两所中学——Auckland Grammar 和 Epsom Girls Grammar 周边的学区房,2016 年,典型三居室的房价中位数,已经超过了 200 万纽币(约 1000 万人民币)的 “天价”,而平均房屋租金也超过了 […]
↧